1、2017广东“知交会”:促成知识产权交易7.2亿元
本届知交会由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知识产权交易博览”“珠江论坛”“专场活动”三部分组成。据悉,截至9月1日14时,本届知交会107个展位及专场活动区成交金额共计7.2亿元,涉及专利1301件;达成意向金额共计2106.5万元,涉及专利32件。
本届知交会共举行了两场“知识产权拍卖”活动,先后对15个专利包进行拍卖,成交率为100%,最终成交价为3112.6万元。拍卖活动中,相关单位还对部分专利代理人的服务时间进行拍卖,累计拍卖了3位专利代理人的6周服务时间,成交金额为30.6万。
“知识产权珠江论坛”是本次知交会的重要内容,先后有超过60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及服务机构负责人到会参加演讲,包括国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腾讯、格力等专家。知交会期间,还先后进行了三场知识产权新品发布会,共推出了16款知识产权创新产品,新品发布会上还达成了多项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
广交会-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业界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本身也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的代理、法律、金融、评估、鉴定、信息、培训、会议等相关服务链条越来越长,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而纵观国内,还缺乏一个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业界交流平台。希望能够通过知交会的举办,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将知交会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业界盛会。
2、2017中国移动游戏研究报告出炉:大制作、大营销、大IP下创新产品难求
近日,由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移动游戏行业研究报告》出炉。报告指出,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在大制作、大营销、大IP下创新产品却难求。据报告对未来游戏行业的趋势预测,编辑推荐地位提升,游戏回归玩法本质;轻竞技概念兴起,短平快的休闲竞技平衡了玩家对竞争性和碎片化游戏的需求;社交渠道成游戏运营和分发新战场,以及,未来移动游戏的土壤将越来越适合独立游戏的播种,只有高质量的游戏才能满足鉴赏水平不断提高的玩家。
3、10月1日起商业秘密被纳入知识产权客体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2782票赞成的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第123条第2款第(5)项将“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客体予以保护,使得过去因对于“商业秘密”性质的争论尘埃落定,这也是我国民事实体法律对于商业秘密权的立法肯定。
商业秘密一词首次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出现,是在《民事诉讼法》(1991)第66条及第120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第154条对《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商业秘密”提出进一步的解释,但是由于《民法通则》等实体法律没有规定商业秘密,因而在审理商业秘密案件时所要依据的实体法缺位。直到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明文昭示“商业秘密”也是一种权利,才使审理商业秘密的案件多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主要的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123条规定了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为设立商业秘密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认定商业秘密权就是知识产权,并且以商业秘密权对民事主体的商业秘密予以法律保护,给予权利人商业秘密权的民法保护提供了最为基本的法律依据。
此外,《民法总则》把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的客体予以保护,还特别有助于树立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经营理念,使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和巩固良好的市场秩序。
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主要有他人合法权益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和来自社会公共利益的限制。前者指他人在利用他人合法权益对商业秘密权的限制、独立研究开发获取商业秘密、通过反向工程获取商业秘密、通过其他合法的方式获取商业秘密等合法途径获取商业秘密时,商业秘密权利人无权禁止他人获得、使用商业秘密。后者指商业秘密的开发利用,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商业秘密权的行使有碍于社会公共利益时则要对之进行限制,这时知悉人对该商业秘密的披露不视为侵权,国家也应依职权进行干涉并追究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