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的推出,让以往被政策规定拒之门外的优秀创业者可以近乎“零门槛”的条件享受到政策扶持。截至2017年7月,经“绿色通道”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累计达到151笔,金额2914万元,放贷量达到全市青年大学生创业贷款量的20%。在创业担保贷款的帮助下,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创业者,如南京海善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冯宏星,在获得2次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后,将企业带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去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500万元,获得A轮融资600万元,带动就业规模达到120人。
时间溯回2012年,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为青年大学生创业量身打造“创业七策”。一时,咨询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青年大学生络绎不绝,每每听完政策介绍,很多大学生都会露出失望的神情:“我们在南京没亲戚朋友,更没房产,实在找不到担保人和抵押物啊,那就享受不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了吗?”工作人员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在2012年末,运行了四年时间的南京大学生创业贷款累计只发放了59笔、433万元。
为打破瓶颈,让青年大学生创业者切实享受到创业政策的扶持效应,南京市人社局开始了对创业者、对高校、对园区的广泛调研,发现高校、园区和创业者的“贴近”“熟悉”是把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的优势条件,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青年大学生无法提供反担保措施的不足。
2014年—2015年,南京市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为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开辟注册、纳税、融资绿色服务通道的通知》(宁创建办〔2014〕2号),《关于扩大南京市大学生创业注册、纳税、融资绿色通道服务范围的通知》(宁创建办〔2015〕1号),在23所在宁高校、10所园区开通了创业担保贷款受理直通平台,直接接受校区、园区内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对创业能力强、创业计划可行性高、诚信度好的大学生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免除反担保手续。
今年1—7月,南京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继续增长态势,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20笔、1.62亿元,比同期增长32.8%。随着政策的完善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将有更多的创业者从中受益,缓解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内江市四大优惠政策助力返乡创业
⑴落实“助保贷”工作。
加强与金融、担保机构等部门协调,实现小额担保贷款高效、有序、合规发放。目前,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不超过10万元,财政部门第一年给予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2/3,第三年贴息1/3。
⑵发放技能培训补贴。
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组织开展农民工在岗培训,及时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将培训补贴和技能鉴定补贴资金按规定程序支付给农民工个人。
⑶惠享创业扶持。
对符合自主创业扶持条件,初次进驻区级创新创业园或孵化基地,免费使用一定面积的办公场地和标准厂房,超过一定面积的,三年内租金按标准减半收取,园区每年给予每户入孵企业一定的水电补贴;支持大学生创业,对大学生领办家庭农业的农场,经联合审核后可一次性给予5000元农业设施补助,并对其购置农机具累加补贴至60%。
⑷完善创业公共服务建设。
依托基层公共平台集聚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其他各方资源,组织开展专项活动,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服务。统筹考虑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及时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纳入公共服务范围。